住建部文林峰围绕住宅产业化五方面问题做详细解读 |
发布时间:2018-03-21 来源:市政府网 发布机构:政府办 点击次数: 次 |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受访时,围绕住宅产业化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了、怎么做五个方面问题做了全面解答。 中国住房:最近,行业内外以及各大媒体都在谈论住宅产业化,为什么住宅产业化突然热起来了呢? 文林峰:客观说,住宅产业现代化不是今年才热的,从1999年开始,在预热、准备了十年之久后,已经热了几年了,特别是“十二五”开局之后,从中央到地方,从央企到民企,从政府到市场,从试点项目到局部地区的全面推进,都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今年5月,在沈阳召开的住宅产业现代化现场交流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全面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正逢其时”。 中国住房:许多地方都越来越关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您认为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呈现“加速度”的原因有哪些? 文林峰: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产业化主要有五个宏观层面的考虑: 一是有利于两型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是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传统粗放式生产方式向科技含量高、建设效率高转型的重要方向。 三是建设行业提高建筑质量与品质的重要路径。把施工现场工作转移到工厂,有严格的出厂标准和产品检验,既有利于保证部品部件的质量和品质,全面提高建筑质量与性能;又利于低碳,减少污染。 四是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随着人口红利的淡出,建筑工人用工难以及成本高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产业化可以把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通过全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人素质和能力,同时,通过健全的各种社会保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城镇化。 五是有利于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欧美等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水平高,并且早已是一种普遍的建设方式,中国企业沿用过去以廉价劳动力参与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就迫切要求国内企业加快转型,积极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建设,迎接未来更大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中国住房:齐骥副部长曾表示,我国住宅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当前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 文林峰:目前住宅产业化发展状况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各地积极出台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现在,已有超过20多个省市出台了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以及规划对于推进当地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或强制作用。 二是各地积极编制技术标准,完善技术体系。 三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从2011年起,已有20多个城市提出申请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并且各城市在招商引资、建立产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以及试点项目等方面的推进力度逐年加大。如有些城市在新出台的政策中,已在土地出让环节明确要求须采用产业化的方式进行,有些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已要求每年新开工的商品房项目中,产业化比例要占到一半以上。 四是市场机制初步形成。过去主要是靠政府引导为主来推进住宅产业化,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主动开始研发PC技术,包括国企和民营企业。值得关注的是,有些非建设领域的企业也看准了产业化将为企业带来的新发展机遇,积极转型,参与产业化的建设。以东部地区为主,目前全国已有几十家初具规模的与产业化相关的开发、施工、构配件生产以及工装企业。 中国住房:任何一种变革都免不了创新和探索,您认为住宅产业化在推行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林峰:虽然当前住宅产业化发展势头很好,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最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和宏观指导。与当前住宅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指导意见还没有及时出台,缺乏全国性的发展规划。住宅产业化相关的标准、规范严重滞后于市场和试点项目的发展。建设行业传统的管理机制也不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需要,都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二是缺乏科学完善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很多企业自主研发新结构技术,种类五花八门,有些企业在发展中由于技术路线错误,走了一些弯路,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希望在产业化技术道路上探索的企业多采用被专家广泛认可的建筑方式,如果自行研究,要谨慎尝试,多方借力。 三是亟待加强能力建设。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不论是设计、施工还是工厂生产,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不论是企业自身的扩张,还是城市从试点向规模化推进,都面临着行业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希望各个城市在发展中,稳中求进,量力而行。当然,各个企业在扩张过程中,也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建立合理的产能规模,避免产能过剩。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