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撤县设区开启新征程,魅力南郑谱写新篇章。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追赶超越主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聚力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在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发展态势强劲。面对上半年全区经济低位运行,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的形势,我们迎难而上强攻坚、精准发力破难点,及时出台工业稳增长、培育壮大“四上企业”等激励措施,力促经济企稳向好、质效齐增。完成生产总值192.4亿元、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3亿元、增长2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6.96亿元,同口径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93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7元、增长8.8%。培育“四上企业”62户,超额完成任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9.6亿元,居全市第二位。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势较好,南郑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前列。
(二)精准严实抓脱贫,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精准方略,扭住区委主责、政府主抓、人大政协齐发力的责任链条,区级领导督导14个战区,整合“四支队伍”力量,靠实“八个一批”帮扶措施,下足绣花功夫,集中力量攻坚,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8个村、5696人实现稳定增收、如期脱贫。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99亿元,使用国开行贷款3.6亿元,投放小额贷款2.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7个。改造农村危房1275户,易地搬迁贫困群众2478户。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301个,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07万人。选聘生态护林员432名。发放贫困生助学资金792万元,受益9939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新建标准化卫生室15个,新农合报销各项医疗费用2.4亿元。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发放低保金4558万元、五保金1366万元、医疗救助金1133万元、临时救助金909万元。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155万元,228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4423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114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万企帮万村”社会扶贫工作获省上表彰。
(三)主攻项目扩投资,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坚持以项目促投资,强力攻拆迁、保环境、抓进度,年度8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2亿元,增长44.1%,2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6亿元,占任务129%。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岗大道(G244)全面动工、推进有力,黎坪旅游公路青树至黄官段完成路基工程,即将全线开工。汉中市江南体育运动中心、汉山花街水镇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为南郑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组团参加丝博会暨西洽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活动,新签约项目29个,到位资金69.7亿元,占任务122%。
(四)多措并举促升级,产业支撑更加坚实。注重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三次产业比例为12.7:57.7:29.6。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25.9亿元、增长20.1%。汉中卷烟厂“公主”品牌成功复产、产销两旺,带动产值效益企稳回升。茶叶加工、建材化工等区属企业产值保持35%的高增长。投入1亿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成机电园区孵化园厂房,联业科技数据生产线投产达效,全年新签约入园企业10户。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95.5亿元,占GDP比重49.6%。全域旅游增色添彩,接待游客6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分别增长20%和38%。汉山旅游综合开发累计投资6亿元,建成37公里景区道路,以及金石谷、音乐灯光秀等景观节点,景区顺利开园,启动4A创建工作。南湖综合开发完成投资5.1亿元,征收土地2400余亩,14公里环湖路基成形。黎坪景区创5A工作稳步推进,汉山新春灯会、赛茶大会、油菜花节等节会效应显著。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完成农业总产值44.9亿元、增长4.8%。粮油生产持续稳定,特色产业培育成效明显,粮食总产14.8万吨,油料总产3.6万吨,烤烟2万亩,出栏生猪48.4万头,新建良种茶园1.1万亩,全区茶园面积达20.8万亩。新认定市级农业园区2个、区级农业园区14个、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47户。农村土地确权63.8万亩,流转土地13.3万亩。
(五)完善功能提品质,城镇建设亮点纷呈。坚持城乡统筹、项目带动,推动大河坎、汉山、梁山三大板块融合发展,全年22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22.7亿元,规模为历年之最,掀起了城市建设大热潮。5个棚改项目全部启动,张坝片区、东北片区棚改稳步推进,西北片区棚改完成投资5.8亿元,16栋安置楼拔地而起,周家坪路、让水大道等7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环城路网全线贯通。大华尚府、江南壹号等5个城市商住小区进展顺利,电商产业园区规模扩张,入园企业达65家,新的城市商圈加速形成。大河坎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青树、新集等5个重点镇实施项目37个,完成投资超过10亿元,集镇设施进一步改善,城镇化率达47.5%。持续打造美丽乡村,实施了美丽乡村风景线环境整治工程,12个市级示范村和1个标杆村展现新貌,黎坪镇瓦石溪村被农业部评为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六)严守红线强治理,生态质量不断提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域落实河长制,6名区级、78名镇级河长分段负责,实现区域内河流全覆盖。启动了梁山矿区植被恢复治理工程,完成了16个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16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动态监控。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绿化造林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5%。扎实开展“铁腕治霾?保卫蓝天”雷霆行动,33个建筑工地落实了除尘措施,关停“散乱污”企业32家,城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291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完成区垃圾卫生填埋场提升改造,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3处、镇级垃圾填埋场1个。南郑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县。
(七)倾尽全力惠民生,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年民生支出29.5亿元、占总支出的85.2%。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9所、幼儿园4所。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2492人,16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教学质量稳居全市第一。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合同成交额1588万元,申请发明专利51件。新申报陕西名牌产品3个,新增注册商标60件。 “省级文化先进县”顺利通过验收,龙岗文化遗址公园入选陕西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30个,送电影下乡7500余场,送戏下乡600余场,送图书下乡3万余册。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建立分级诊疗新模式,组建医共体2个、中医馆12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13个。新农合住院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到84%,门诊个人账户资金实现年内不清零、滚动使用。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个,新增城镇就业9592人,转移劳动力13.1万人,实现经济收入30亿元。改造棚户区1980套,2557套公租房全部分配入住。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6亿元、救灾资金555万元。法治南郑建设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六大行动”富有成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1件、人民调解案件2026件。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严打整治,侦办刑事案件1091起,查处治安案件1083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食药安全监管有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大局平安和谐。
(八)驰而不息转作风,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激情、干净、超越”主题作风建设,政府系统工作作风持续改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多证合一”,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06户。面向社会公布区镇两级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民生热线”累计办理各类事项2.7万件(次),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汉中市经济开发区南区办事处平稳划转。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8件、政协委员提案83件,办理率100%。扎实开展追赶超越、精准扶贫、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推进村级财务收支审计试点工作,共审计147个单位(项目),核减政府投资6980万元,审计工作受到全省通报表彰。统计、档案、老龄、地方志、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聚焦精准扶贫,在奋起直追中逆势而上,夺取了脱贫攻坚新胜利;一年来,我们抓住大事要事,在攻坚克难中担当作为,谱写了追赶超越新篇章;一年来,我们秉持民生情怀,在兜住底线中惠民利民,办成了一批群众叫好的实事。这是全区上下同舟共济、奋进拼搏的结果,展示了开拓进取、敢拼敢干的精神面貌,掀起了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强劲热潮,为建设“四个南郑” 增强了发展底气、凝聚了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力量,凝聚了全区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参与南郑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鼓舞人心,问题不容回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前进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三是城乡发展存在差距,公共服务还有短板,保障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四是少数干部担当干事、为民服务意识还不强,工作标准不高、效率低下。我们将直面问题不回避、迎难而上不妥协,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接力之年,也是南郑新区发展的元年。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状态,努力在新征程中实现新跨越。
立足新时代,必须顺势而为谋发展。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等“七大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确定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三个经济”,以更大力度弥补县域经济短板,这些新思路、新举措为南郑追赶超越提供了强劲动能。只要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持续激发新活力、催生新业态、拓展新空间,就一定能够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实现增量提质跨越发展。
站在新起点,必须奋发有为树标杆。撤县设区后的南郑,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群众发展愿望更加迫切。尤其是随着“三市”建设深入实施、西成高铁开通运营,南郑必将迎来更强的辐射带动,享受更多的利好机遇,实现追赶超越时不我待。只要我们坚持提升标杆、精准发力,做好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大文章,就一定能够在“三市”建设中出新出彩,迈入陕西经济强区之列。
阔步新征程,必须善作敢为勇超越。经过近几年发展,南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空间逐步拓展,经济综合排名持续上升,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全区上下风正劲足、人心思进,发展自信显著增强,发展后劲充沛有力,南郑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只要我们和衷共济、砥砺奋进,不断提振精神状态、提升工作标准、提高发展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追赶超越的既定目标,不辜负全区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面对新期待,必须担当作为干事业。当前,南郑正处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时期,“四个南郑”绘就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要我们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五新”战略和“三市”目标,突出高质量,践行新理念,打好攻坚战,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等工作,持续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效益,奋力开创“四个南郑”新气象。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按照区委全委会确定的路线图,统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决战精准脱贫,迈出全面小康新步伐
今年要实现38个贫困村退出,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必须以起步就冲刺的姿态,牢记使命勇担当,精准严实抓脱贫,让贫困群众生活发生新变化。
产业引领激发内生动力。落实全区脱贫产业发展规划,用好产业奖补政策,按照丘陵区域发展特色种养殖、城郊区域种植优质蔬菜粮油、山脉沿线推广经济林果及中蜂养殖、沿河流域培育苗木花卉和水产养殖的思路,聚力打造茶叶、樱桃、猕猴桃等7个产业连片区域,集中建设20个扶贫产业基地,形成脱贫产业新布局,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增收渠道。
补齐短板夯实脱贫基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全年整合涉农资金2.5亿元以上,用好国开行贷款,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启动贫困村基础设施“三年滚动计划”,新建和改造镇村道路300公里,重点抓好汉通路西河至陕川界公路、小南海至小坝道路建设,打通深度贫困地区交通主动脉。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0个、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2个,解决1.5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持续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
聚集合力提高帮扶实效。注重扶智与扶志并举,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深化“八个一批”帮扶措施,巩固提升13个已退出村脱贫成效,统筹推进98个贫困村脱贫工作。全年易地搬迁2119户、危房改造1505户,新改建标准化卫生室43个。巩固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成果,落实好生态扶贫、社保兜底等各项政策。加强苏陕扶贫协作,搭建社会扶贫信息平台,探索推行“众筹扶贫”等模式,支持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参与脱贫,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二)壮大项目引擎,积蓄追赶超越新动能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要盯住84个年度重点项目,打响百亿投资突破战,拉动固定资产强劲增长,以高品质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站位谋划项目。遵循“五新”战略导向,抢抓撤县设区和高铁时代发展机遇,采取专业团队和社会征集方式,优先在基础提升、产业转型、业态创新等方面谋划一批新项目,重点在棚户区改造、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包装一批好项目,加强对上衔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计划,确保项目接续有力、后劲充足。
高标准建设项目。完善项目推进和保障机制,坚持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重点项目集中,综合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优化项目环境,维护建设秩序。强力推动龙岗大道(G244)、青树至黎坪旅游公路、棚户区改造、汉中市江南体育运动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建设,确保汉中市苗木花卉市场、电商物流园区、南湖综合开发等产业项目序时推进,做好濂水河沿岸、汉中市中医医院扩建等19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年重点项目投资达到101亿元。
高质量招商引资。出台招商引资新政策,落实鼓励汉商回归十条措施,全力营造“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发展氛围。把握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依托丝博会、亚欧博览会、陕南循环经济合作交流等对接平台,重点瞄准国企和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引资引智并举,招大选优并重,高质量引进一批投资大、辐射强的项目落户南郑,全年到位资金65亿元。
(三)突出质效双升,构筑加快发展新支撑
工业是南郑的经济支柱,现在发展依靠工业,未来希望也在工业。要注重效益优先,实行“三个同抓”,推动工业优存量、育增量、提质量,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以上。
聚力塑造园区品牌。坚持平台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抓,继续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持续完善水电路、厂房等综合配套,全面构筑产业集聚、优势突出的发展高地。机电工业集中区依托电子元器件、数据生产线等项目,做大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汉商产业园。梁山工业园区抓好万目仪电扩产迁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等项目,掀起建设大热潮。食品工业集中区按期建成孵化厂房,招大引强企业,展示园区新面貌。全年实现园区总产值90亿元以上。
全面提升运行质效。坚持技改提效和降本增效同抓,落实领导包联、部门帮扶责任制,持续扶优育强,进一步发挥骨干企业“压舱石”作用。全力保障汉中卷烟厂生产运行,加快“公主”新品研发,力促产品系列化,深度拓展市场,做强自主品牌。综合运用产业、科技、金融等措施,支持锌业特材、华燕仪表等骨干企业改革创新,抓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造,实现降成本、减负担、提效益。
壮大激活非公经济。坚持企业家培养和企业培育同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重和关爱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持续激活民间投资。加大企业梯队培育力度,用好“助保贷”等融资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主动服务解决难题,帮助小微企业成长壮大、行稳致远。全年新增非公经济组织400个,新培育规模工业企业10户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4%。
(四)聚焦全域旅游,提升三产发展新水平
高铁时代为南郑全域旅游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大景区,培育新业态,拉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2%。
倾力打造精品景区。围绕“两山两湖一中心”布局,继续抓好汉山旅游综合开发,加快建设植物园、通天阁等景观节点,建成青树至卢家沟34公里道路。启动百亩梯田、千亩楠竹、万亩林果建设工程,实施花街水镇、农耕园、樵歌园等项目,推进汉山景区创4A,逐步推动自然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打造城旅融合新亮点。加快黎坪景区创5A步伐,深度开发红尘峡、老黎坪等景点,让奇山秀水再展新画卷。抓好龙头山景区建设,完成游客中心、滑雪场等工程并开园运营,打响陕南高山滑雪体验新品牌。加快南湖综合开发速度,建成安置区,启动门户区、红枫谷建设工程,推动老景区焕发新活力。抓好红寺湖景区开发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建设。
强势推进创建工作。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持续深化“三建设一整治”、“厕所革命”,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软实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等全业融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发展,培育休闲观光村、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抓好陈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完成法镇湘水、濂水黄官片区乡村旅游环线工程,构建“路畅景美”的大环线乡村旅游路网。
持续激发商贸活力。推进“互联网+”行动,强化电商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将“新网工程”与农村电商发展有机结合,建成汉山、协税、胡家营等10个电商示范镇站点,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0亿元。加快东龙华府三期、竹园阳光城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拓展物流配送、养老服务、康体健身等新业态,促进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引领城乡消费新趋势。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0户以上,规上服务企业10户以上。
(五)推动乡村振兴,展现美丽家园新风貌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依托基地兴产业。坚持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按照“稳粮、优茶、扩蔬、兴果、强牧”思路,持续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油料23.2万亩,出栏生猪63万头,发展烤烟2万亩,农业总产值增长5.5%。突出茶产业主攻方向,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新建良种茶园1万亩、低改茶园1万亩。大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推行清洁化生产,重点围绕绿茶、红茶体系开发新产品、打造名品牌、拓展大市场。
深化改革增活力。稳步扩大集体经济改革试点,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引导土地向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流转,支持云山、云峰寺、新美新等园区发展壮大,融入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业态,推动农业园区向田园综合体转变。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等对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机衔接。
综合整治优环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提升人居环境为主线,以彰显乡村韵味为重点,突出风貌特色、绿化美化、设施配套等关键,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集镇村庄、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努力营造整洁有序、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要求,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大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农民精神面貌。
(六)统筹城镇建设,彰显宜居南郑新形象
撤县设区后南郑将加速融入主城区,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系统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力打造汉中区域中心城市精华之地。
大手笔建设品质新区。持续开展城市建设深化年活动,实施年度中心城区建设项目17个,完成投资18.4亿元。汉山片区依托棚改塑新貌,高标准建设青年路片区城市新区,持续推进西北片区、东北片区和张坝片区棚改,配套建设云河路、丁香路等16条城市道路,形成南北相通、纵横相连的路网体系,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大河坎片区完善配套强内涵,打通天汉大道延伸段、圣水路等“断头路”,启动濂水河沿岸、冷水河汉江入口两岸综合开发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梁山片区致力产城融合增活力,年内龙岗大道(G244)建成通车,美康源高端颐养、龙岗棚改二期等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全力建设美丽新城。
高起点打造特色小镇。坚持因地制宜、产业立镇,加快建设一批“特而强、精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镇,使其成为城乡统筹、增色添彩的重要节点。青树镇、黎坪镇依托精品景区,对标3A创建体系,完善服务配套功能,聚力打造旅游小镇。圣水镇、濂水镇依托产业带动,建设独具魅力的特色小镇。牟家坝、红庙、法镇依托茶产业优势,重点打造集种植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茶产业小镇。
精细化推进城市管理。结合全市城市总规修编,综合考虑大河坎、汉山、梁山和经开区南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定位,廓清城市发展蓝图。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镇(办)延伸,依法查处各类违规建设行为。巩固国卫创建成果,有序开展城市修补,改造背街小巷,完善停车位、市场等服务设施,综合整治市容市貌、物业管理等问题,营造规范有序、文明整洁的良好环境。
(七)筑牢绿色屏障,厚植生态环境新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南郑的金山银山,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让绿色成为南郑大地的永恒底色。
系统推进生态建设。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水源地保护工作,启动汉山水土保持示范区项目,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国土绿化行动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年完成绿化造林1万亩。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集中整治中心城区、旅游景区周边矿区环境,完成梁山矿区植被恢复治理。
铁腕抓好环境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解决环境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减煤、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措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行网格化监管,加快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全域水质达标。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完成省委环保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
加快绿色循环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强化重点能耗企业监管,促进生产过程清洁化、低碳化改造,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2%。合理控制资源开采规模,加大资源深度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系列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八)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美好新生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双高双普”创建成果,加快中所中学、汉山中心小学、王家山小学建设,狠抓乡村学校管理提升,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汉调桄桄和汉山歌会文化品牌,做好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和申报工作,多层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年申报科技成果20项,申请发明专利50件。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健康南郑战略,完善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打造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链条,确保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5‰以内,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实施人社“15541工程”,抓好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做好贫困群众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900人。举办创业就业培训,开展技能比赛,打造南郑劳务品牌。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做好保险扩面征缴、基金安全管理,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康复等健康服务机构。年内完成殡仪馆迁建。落实新的《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抓好扶贫、民生、财政等方面的审计监督。
(九)创新社会治理,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催生群众诉求多元化,我们要聚焦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改进治理方式,注重防范各类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完善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力度,不断释放改革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动态管理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力推进“十大行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理顺汉中市经济开发区南区管理机制。抓好撤县设区后续工作,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抓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快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常态化开展矿山、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狠抓质量强区工作,完善市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法治南郑”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加强矛盾源头治理,持续整治信访秩序,营造规范有序的信访环境。深化公安改革,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集中整治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使命呼唤担当,实干创造未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认真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做好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严格执行纪律规定,加大教育力度,增强公职人员的法纪意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二)坚持奋发有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贯彻落实好 “三项机制”,引导干部增强“八种本领”,旗帜鲜明地褒奖干事者、保护改革者、惩戒不为者,进一步激发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聚焦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正视困难不回避、直面问题不推脱,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等工作争先创优。
(三)坚持改进作风,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时刻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纠正“四风”新表现,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减少事务性活动,把更多时间用在一线抓落实和为民服务上。持续强化政务督查和效能监督,对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四)坚持从严治政,永葆清正廉洁本色。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良好作风和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好扬帆,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建设“四个南郑”、决胜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